通信研究所依托微波與數字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99年11月由原來的通信教研組組建,現有教職工26名,其中教授12名,凈化工程,副教授6名,講師與工程師8名。通信研究所屬于電子工程系的二級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其一級學科為信息與通信工程)。其中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在1987年被評為國家教委重點學科,2002、2007年再次被評為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均排名全國第一。
通信研究所以現代通信理論和技術為學科發展方向,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廣博學識、具有獨立見解和高度創新能力、善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通信領域高層次專門人才,以滿足我國通信事業飛速發展對高素質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通信研究所承擔12門本科生、17門研究生課,所內設有博士后流動站,每年進站博士后約4~5人,每年招收博士生30~40人,碩士生70人左右。通信研究所每年承擔多項國家、部委、橫向及國際合作科研項目,主持和參與制定通信及廣播領域的國家和國際標準,將科學研究融入教學和人才培養過程,形成了科研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促進研究工作的良性循環。
通信研究所緊密結合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迫切需求以及未來技術發展的趨勢,在通信一些重要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并形成了以下一些研究方向:
1. 無線通信技術與系統
包括無線蜂窩移動通信、高速超高速無線通信、衛星通信、深空通信、無線機動通信系統、無線數字多媒體通信與廣播系統、近距離無線通信,認知與協同通信等。
用于“嫦娥”系列的LDPC編譯碼器 數字電視的芯片、樣機、證書和國際標準 分布式無線通信系統
認知與協同通信獲得IEEE馬可尼論文獎,亞太區最杰出青年學者獎
2. 通信傳送網及其系統
包括通信網理論、新一帶互聯網、廣播與通信網、物聯網等的融合、光纖通信與寬帶交換、數字復接與交換、無線局域網和無線城域網、通信傳送設備的設計與組網等等。
密集無線局域網多接入點協作機制的研究 多業務光傳送平臺
3. 數字信號處理與終端技術
包括語音和圖像壓縮編碼、高性能信道編碼、高效率調制解調技術、多用戶檢測技術、多輸入輸出無線發送接受技術、信源信道聯合處理技術、多媒體終端技術等。
多媒體終端
4. 通信與信息系統SOC
包括通信芯片計算機仿真技術、通信SOC設計與測試等。
最高處理速率達10Gbps的MSTP芯片系列 無線收發信機
通信研究所在相關領域中與國際上著名的大學如:美國MIT、Berkeley、California,日本早稻田和韓國KAIST大學等;研究單位如:美國朗訊貝爾實驗室、韓國電子與電信和三星電子研究院等;和大型企業如:日本羅姆公司、美國Nufront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c.、高通無線通信公司、Motorola 公司,日本松下、東芝、NEC、索尼、日立公司,凈化工程,韓國三星電子、LG公司等建立了學科內及跨學科的學術交流、聯合研發和產業聯盟關系,保持著密切的人員、學術和合作研發的交往,這些聯系交往為本學科實現與國際水平接軌、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