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潯陽區圍繞民生抓就業,圍繞安定抓保障,凈化工程,有力推動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社會保障探索“早”。針對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問題,潯陽區早在2005年開始在三里村實行被征地農民和村企員工基本養老保險試點,為下一步做好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積累了經驗。經過四年的探索和實踐,該區在去年全面施行《潯陽區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方案》,標志著失地農民基本保障制度的正式確立?;颈U现贫取叭?。該區以制度加強規范管理,凈化工程,率先在全市實行低保申報誠信聲明制和聽證制,全面鋪開實施低保對象異地委托管理制,大力推行“3+1”入戶調查模式,建立了區、街道、社區(村)三級低保評審機構和三榜公示制,嚴格規范了對象姓名、享受人口、享受金額和家庭地址等“四公開”審批程序,完善了年審、半年審、明察暗訪、誠信承諾、舉報受理等動態管理制度等。民生保障資金“足”。該區政府每年劃撥330萬元用于城鄉低保配套資金。據統計,僅去年至今年6月份,區政府共籌集資金1471萬元,其中,發放預留失地農民基本保障基金571萬元。有4998人參加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個人每年僅繳納100元。養老保障標準“高”。該區逐年提高補差標準,去年城鄉低保人均補差分別達到195.97元和132.81元。全區有326名75周歲以上失地農民領取了每月100元生活保障金。(九江日報 江安南 記者汪東平)